- 导语 -
滇缅公路是抗战时期维系国家存亡的生命线,而横跨怒江的惠通桥则是这条命脉的咽喉。1942年,日军南进铁蹄直逼西南腹地,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遭遇失败,撤退途中,惠通桥的爆破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。身处国境边陲,惠通桥为何具有如此重要的战略价值?史迪威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,深层原因何在?对中美关系产生了什么直接影响?在惨烈的野人山,失败的决策如何导致了远征军的步步撤退?一场战争中的“罗生门”事件,惠通桥被炸背后隐藏着哪些意外事件?历史又将如何通过材料得以还原?请听本期嘉宾余戈老师的精彩讲述!
- 本期话题成员 -
程衍樑(微博@GrenadierGuard2)
余戈,著名军史学者、作家
- 时间轴 -
02:31 重回战争现场:「滇西抗战三部曲」的写作缘起
09:25 从铁索到公路桥:惠通桥是如何建成的
14:43 抗战时期,国际对华援助的四条生命线
21:14 以缅甸攻中国:太平洋战争与日本对华战略的转变
25:26 远征军与驻印军是当时中国最精锐的部队
28:11 「替罪羊」史迪威:豫湘桂战役失利之因在物资之外
34:57 「华南分离」与吃空饷:为何蒋介石难以实行精兵政策?
37:59 史迪威事件影响了美国对华援助的力度
44:08 炸不断的运输线与局部的惠通桥之战
52:34 败走野人山:杜聿明在缅北战场与三支部队的灾难性撤离
01:05:27 惠通桥的「罗生门」:一场便衣、商人和处决混乱引发的炸桥事件
01:14:45 从难民证词和日军回忆材料还原战场真相
01:19:35 回归技术的战争史:细节埋藏的经验和教训更有价值
- 制作团队 -
声音设计 hotair
节目统筹 禾放
节目运营 小米粒
节目制作 hualun 思钊 Yo
logo设计 杨文骥
- 音乐 -
Danse Macabre - Busy Strings - Kevin MacLeod
-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© 2025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-
- 互动方式 -
商务合作:[email protected]
微博:@忽左忽右leftright @播客一下 @JustPod
微信公众号:忽左忽右Leftright / JustPod / 播客一下
小红书:JustPod气氛组 / 忽左忽右
B站:忽左忽右leftright
抖音:忽左忽右